清蒸狮子头、辣子鸡、宫保鸡丁……经过煎炒烹炸,用人造植物肉烹调出的菜品可谓眼花缭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尝“鲜”。
近年来,随着资本的涌入,“人造肉”“植物肉”一度成为潮流热词。一些年轻的公司奔向这条赛道,致力于研发健康的、可以替代肉类的食品。
Haofood食品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安进(Astrid Prajogo)表示:“我们想给中国客户带来全新的植物基食品体验。中国的消费者非常有智慧,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好吃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人造肉是以大豆、小麦、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加工合成,让其具备动物肉的味道和口感。
选择花生为原料制作植物肉,是因为花生蛋白富有氨基酸、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中国植物基食品应用推广联盟发起人李诚告诉记者,花生基植物肉模仿的鸡肉口感还是留存了少许花生的味道,所以素食餐厅会巧妙地运用川菜做法,将其做成辣子鸡等菜品,将大部分的花生味道盖住。
当前,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量。数据显示,若全世界10%的动物肉由植物肉取代,将节约1.7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6亿立方米用水。
李诚认为,选择食用植物肉或是消费者能为碳中和做出的最容易产生贡献的方式了。如果植物蛋白能够满足人体对动物蛋白同等需求的话,将会形成更健康、更持续发展的食物链。
撰稿、视频制作 仇子兴 杨升 袁千惠(实习)
视频编辑、配音 张骄
监制 潘林青
上海证券报新媒体部视频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