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喜温怕涝,农民多选择岗地或沙性土壤种植。由于这些土地常因保肥性较差,而出现后期脱肥缺素现象。许多农民通过在花生生长后期进行喷施叶面肥,补充作物对营养的吸收利用,预防某些缺素症,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是,喷施叶面肥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吸收利用效果不大或适得其反,因此要科学喷施。
只有肥料溶液在花生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才能够越有利于叶片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利用率。因此,叶面肥的喷施应避开早晨有露水时,也要错开高温时节和光照强度较强时,更不可在降雨期间。应选择在无风的阴天和晴天傍晚进行喷施为好,此时气温低、光照强度弱,肥料溶液在叶片上保持的时间长,有利于吸收而提高肥效。
叶面肥的种类很多,根据作物营养元素的缺乏情况选用合适的肥料。
叶片浅黄发白,叶片小,茎部发红,分枝少。影响果针形成,荚果小而秕发育不良。可喷施0.3%~0.5%尿素溶液。
(2)花生缺磷时,
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荚果发育不良。可喷施1%磷酸铵溶液。
(3)花生缺钾时,
初期叶色稍变暗,接着叶尖现黄斑,后叶缘出现浅棕色黑斑。致叶缘组织焦枯,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易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可喷施0.4%硝酸钾或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补救。
花生缺钾症状
(4)花生缺钙时,
苗期会造成叶面失绿,叶柄断落或生长点萎蔫死亡,根不分化;果壳发育不致密,容易烂果。可喷施0.3%~0.5%硝酸钙或0.3%磷酸氢钙溶液。
(5)花生缺镁时,
顶部叶片叶脉间失绿,茎秆矮化,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可喷施0.1%~0.2%硫酸镁溶液。
对新梢喷施叶面肥通常用0.3%~0.5%尿素与0.3%~0.5%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并可适当添加部分微量元素。
3、喷施的量要适宜
喷施时要有足够的肥料水溶液的量,但不是喷得越多越好。喷施过多肥液顺着叶面流失造成浪费,喷施过少叶面吸收利用率低。喷施量以肥液在叶片上呈现欲滴未滴状或稍见滴水为适宜。
4、喷施次数要适宜
不同元素在花生植株体内输送速度是有差异的,因此,施肥的次数不同。氮和钾元素喷施后,能在植株体内较快到达花生各部位,因此,在需肥关键期喷施1次即可。磷肥和其他微量元素移动速度比较慢,一般需要喷施2~3次才能发挥作用,每次可间隔7~10天喷施1次。一些微量元素如铁的移动性较差,含铁肥需喷施3~4次,每次可间隔5~7天喷施1次。
通常花生的嫩叶角质层较薄,容易吸收肥料溶液。叶片的背面气孔多并且较大大,叶肉的细胞间隙多,吸收养分较快。因此,叶面喷施时以在嫩叶上喷施效果为佳,并且以喷施叶背为主。
喷施时叶面肥时,可根据田间发生病虫害情况和植株长势,混合添加一些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液可以“二合一”(叶面肥+杀虫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合一”(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或“四合一”(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在配制肥料和药液时,要注意肥料和农药各自的性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混配,以免降低肥效和药效,更要避免引发肥害和药害。农药和肥料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一般只有同性之间可以混合使用,如果酸性和碱性混合,会降低或失去效力。
需要提示的是,
叶面施肥不能完全代替作物根际施肥,仍要注重根际施肥,可以在合理施用根际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叶面肥,以充分发挥叶面肥的增产提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