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28日电(黄志 林永雄 黄勤)为总结推广梧州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能力,8月27日,2021年全区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梧州市召开。
广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震,梧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备战,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腾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还有南宁、柳州、桂林等各市市场监管局代表等。

会议现场。黄勤 摄
广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震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学习借鉴梧州监管经验,全面提升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并提出“利用2~3年的时间,小油坊花生油风险监测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控制在5%以内;黄曲霉毒素B1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的工作目标,小油坊花生油已纳入今年自治区对各设区市食品安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悉,2015年以前,梧州市的花生油小作坊业主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生产设备设施简陋、卫生环境较差、贮存不规范、产品出厂不进行检验等问题,导致产品合格率相对较低,行业呈现“小散乱”状态。

参观油厂。黄勤 摄
在会上,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腾介绍了治理经验。为破解难题,梧州市局专门设立了小作坊花生油“品种监管”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推动,制定区域监管机构责任图、小油坊分布图的“两张图”,形成集生产、经营、餐饮三环节合一的综合执法模式。通过“分片包干”“互联网+监管”“自查+抽查”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率由2015年63.6%下降到2021年4.4%。
为探索和建立花生油小作坊长效监管机制,梧州市局创新运用“互联网+监管”举措,在全区率先研发设计“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小作坊生产档案采集APP+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应用技术,让小作坊业主通过手机APP端便可完成企业档案信息收集、“买花生米”、“榨油”等花生及成品油出入库管理,快速上传检测记录、降解机管理、产品溯源信息。上述数据将同步传输到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实时完成快检数据采集、任务管理、区域网格监管、统计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通过这款集“管、防、控”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倒逼小作坊业主做好导入黄曲霉毒素B1降解机、取出后用检测试剂快检、达标后贴上二维码标签等关键步骤,让花生油自带“身份证”,方便消费者和监管者“扫码查验”。目前,该智慧监管系统通过了自治区评估组专项评估,已经在南宁、北海、贵港、百色四个市进行试点建设。
此外,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梧州市长洲区瑞福食用油厂和梧州市长洲区图记油房,深入了解小油坊的生产流程、生产环境、机械设备、自检快检、智慧系统应用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