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网 - 花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小家辟谣 | 花生芽有抗癌效果?
U.biz | 商业搜索

小家辟谣 | 花生芽有抗癌效果?

信息来源:sssooo.com   时间: 2025-03-08  浏览次数:34

  谣言:花生芽有抗癌效果

  这是谣言,虽然花生芽营养价值高,但并无抗癌效果。

  花生属于坚果类,含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一种用于提炼油脂的作物。花生不仅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矿物质(钙、磷、铁、钾等),而且还含多酚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藜芦醇。

  花生在发芽之后,其营养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花生芽与花生相比,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含量显著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升高,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花生在发芽之后,原有的一些大分子营养物质减少了,人体容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含量上升了,总体营养价值更高。

  之所以会流传花生芽有抗癌作用的说法,是因为花生中含白藜芦醇,发芽后其含量升高。白藜芦醇被认为与抗癌有关,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对白藜芦醇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层面,缺乏大样本量的人群临床试验,所以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花生芽是一种普通的食物,虽然具有丰富的营养,但因其含较多的脂肪,痛风、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此外,消费者购买时要区分人工生产的花生芽和因花生存放不当导致的自然发芽。在超市、农贸市场购买的人工生产的花生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是因存放不当而发芽的花生可能含黄曲霉毒素,切勿食用。

  谣言:冻猪肉是“僵尸肉”

  这是谣言,国家储备的冻猪肉可以冷冻4个月,不是“僵尸肉”。

  储备冻猪肉是指国家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冻猪肉类产品。而所谓的“僵尸肉”则是指那些走私的国外战略储备冻猪肉,其冷冻时间甚至长达50年。我国储备冻猪肉实行常年储备、定期轮换制度,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也就是说,我国储备的冻猪肉随时都在进行轮换,消费者吃到的冻猪肉也只冷冻了4个月,因此,这些冻猪肉根本谈不上是“僵尸肉”,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国家对冻猪肉的贮存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冻猪肉应贮存在相对湿度95%-100%、-18℃的冷藏间内,冷藏间温度昼夜升降幅度不得超过1℃。在此条件下贮存,微生物的生长和增殖都受到抑制。同时,低温还能抑制食品自身化学反应和一些酶类反应,因此,肉的营养、味道与新鲜肉和冷却肉相差不大。

  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猪肉的颜色、闻猪肉的味道、用手触摸猪肉表面等方法辨别冻猪肉与“僵尸肉”。品质好的冷冻肉肉体坚硬,经过解冻后肉体有光泽,色红而均匀,脂肪洁白,外表及切面不黏,气味正常,且具有与鲜猪肉相同的香气。“僵尸肉”的肉色发灰或呈灰绿色,切面呈浅灰绿色或黑色,手按后不能复原,甚至有明显的腐败气味,脂肪呈灰色,闻起来有腐烂或哈喇味。

  谣言: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

  这是谣言,雷雨天使用手机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危险的。

  雷电的起因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为碰撞摩擦而积累电荷,当积累的电荷量足够多时,云层间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会达到或超过某个特定的值,此时局部的电场强度会达到或超过当时条件下空气的电击穿强度,使得空气被击穿,引起放电。放电通道中释放的巨大热量使周围空气受热而急剧膨胀,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发出强烈的震动,并伴随巨大的爆炸声。这就是人们能看见闪电、听到雷声的原因。

  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手机体积很小,对人的高度及电阻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打电话时的信号是通过交变的电磁场传递的,并不能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因此,无论是手机本身,还是人们使用手机打电话,都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即不会增加人被雷击的概率。

  遇到雷雨天时,应如何正确避雷呢?第一,远离空旷的制高点,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第二,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远离金属栏杆、铁轨及电力设备;第三,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第四,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等。

  谣言:生吞鱼胆可以明目

  这是谣言,动物胆囊不能随便入口,极易引起急性肾衰竭。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氢化物等多种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致使细胞变性或坏死。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胆汁毒素不易被温度和乙醇所破坏,所以鱼胆不论生吃、煮熟或泡酒,均可能引起中毒。

  鱼胆中毒起病急,人在食用后1-3小时发病,引起多器官损伤。食用鱼胆后,毒素经消化道吸收,中毒者通常最早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转氨酶升高。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导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大量坏死,严重者发生肾功能衰竭。鱼胆中毒还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肾衰竭是鱼胆中毒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鱼胆胆汁成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以清除生物毒素及多种炎症介质。进行透析越早,肾功能恢复越快。

  谣言:鸡翅尖和鸡尖翅有毒素不能吃

  这是谣言,药物会在鸡体内代谢,不存在聚集情况。

  不管是鸡腿、鸡翅尖还是鸡脖子、鸡爪、鸡尖翅(鸡尾部上端),总有一个部位是“吃货”所喜爱的。但有传言称,鸡翅尖和鸡尖翅会有药物(比如抗生素)聚集,不能吃。

  这种说法并不可信。第一,抗生素被注射入鸡的身体后,不会一直停留在鸡的某一部位,药物需要在体内进行代谢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不存在药物聚集的情况;第二,养殖人员给鸡注射的位置并不是鸡翅尖,而是鸡翅根。

  鸡翅尖没有药物聚集,那么鸡尖翅是否有毒素沉淀,它能不能吃?专家表示,处理鸡肉时,鸡尖翅上有两个应该被摘除的结构,即尾脂腺和腔上囊。尾脂腺会对肉的品质产生污染,腔上囊则是体液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那里往往包含大量没有来得及分解的病原体及细胞残骸、代谢废物等异物,即使高温烹饪,一些嗜热菌也可能存活。

  鸡尖翅能否食用,需要看屠宰鸡的方式是否安全、可靠,如果是正规屠宰场,工作人员会将鸡的尾脂腺和腔上囊摘除,这样的鸡尖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屠宰自家养的土鸡或是农贸市场售卖的现杀活鸡,其屠宰过程中不一定会将这两个部位摘掉,没有摘掉尾脂腺和腔上囊的鸡尖翅是不能吃的。

  编辑:李艺菲

  校对:于

  潇枫

  审核:叶冬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花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