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网 - 花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城里人”国庆回老家收花生,个个都累得浑身疼痛,卖了4000元
G.biz | 商业搜索

“城里人”国庆回老家收花生,个个都累得浑身疼痛,卖了4000元

信息来源:sssooo.com   时间: 2024-06-24  浏览次数:21

  国庆小长假到了,刷到了太多高速堵车、景区堵人的视频,还看到了许多人在山上的凄风冷雨中怀疑人生。

  我则连这种怀疑人生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这个国庆,正赶上老家收花生。

  老妈一声令下,大哥一家从武汉风尘仆仆,二哥一家从杭州万水千山。

  我离得最近,更是义不容辞。我住在县城里,离老家有三十多公里,不算多,也不算少。

  一家人艰苦奋斗了5天,终于胜利完成任务,赶在现在正在下的这场雨之前,颗粒归仓。

  大哥累得腿疼,二哥累得腰疼,我累得腿和腰都疼。

  不过,出力最多的还是70多岁的老爸,他倒是哪也不疼。看来这农活,职业门槛是很高的,没个十年八年的一线实践经验,还真干不好。

  当然,这还得怨天公不仁。搁在平时,这几亩花生应该是两三天的事,因为现在大家都用收割机了,效率很高的。

  不过今年河南遭了洪涝灾害,许多农田绝收了。我们家的田地还好,没有积水,但土壤特别软。摘果机试了几次,总是陷车,就放弃了。

  所以,后来只能人力来收,效率就低多了。就这,还是得亏在上次下雨前,花生就用收获机拔过了。

  对于那些田里积水的农户来说,今秋更是艰难。他们只能一脚泥一脚水下手一棵一棵地拔,否则就只能让花生烂在地里。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

  由于今年雨水过滥,花生收成不怎么好,有些秕。还有一些散在地上的,已经发芽了。

  按现在的收购价格粗略算下来,我家几亩地的花生,留下少量自己吃,也就能卖个四千块钱。除掉种子、化肥、农药,收入之少,让人心寒。

  大哥这次回家,要出油费,要带礼品,估计花销1000元;二哥一家三口从杭州坐火车回来,一来一回,光车票就有一千多。我这几天的花销,也有三四百元了。

  如果把这些也算在种花生的成本里,这一季的花生,无论如何都是赔钱了。

  更遑论人力成本!我们兄弟几人都是上班族,没有大富大贵,但每天的劳动价值,怎么也得300元以上吧。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了。像我家,平时只有两位老人和一个侄子在老家。随着老人的年龄渐渐增大,体力大不如前,种地慢慢变得困难起来——即使是现代化机械越来越普及。

  遇上农忙时节,两位老人就只能打电话叫我们几个工作和生活在城里的弟兄回家帮忙。随着经济的发展,帮这个忙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对我们来说,回家收花生,其实不是看重花生卖的那几千块钱,而是一个看望爸妈的机会,一个为爸妈分担生活负担的机会,一个相互联络感情的机会。

  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仍忙碌在那一亩三分地的,大多数都是一把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力。许多年轻人,也是和我一样,早已远离了农村,现在来临时支援的。

  而家里的老人,在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对种地充满热情。我们弟兄都劝过老人,希望他们把地租出去,乐享晚年。但老人已经在计划下一年种什么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对他们来说,田地是他们的衣食之源,是他们一生的事业,是他们的天!

  我猜——很合理地猜想:即使将来,现在的老年人退出了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现在的年轻人依然不能顶上他们的岗位。你白送农田给他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他都不一定要。

  你觉得我猜得歪不歪?

  也许一、二十年后,那些生养我们的农村,面貌将会大变。变得更美,变得更现代化,一直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让我们满心欢喜——也许,还让我们眼眶发胀、发酸。

  用手挡,用脚绊,用背顶,用恳切的语言祈求……任你千方百计、无穷手段,也挡不住这变化。

  面对这变化,你能做什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花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