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味道会在你的嘴里碰撞出什么惊喜?花生米和豆腐干同嚼真的有火腿味吗?
↓↓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
不管你的舌头有没有开过光,都只能品尝到酸、甜、苦、咸、鲜这五种基本味。至于麻、辣、清凉、醇厚等虽然也跟味道相关,但并不属于基本味。

虽然基本味只有5种,但基本味之间能相互交织影响,融汇成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的味道。厨师和吃货们在数千年间,不断地做了吃,吃了做,终于总结出了四类重要的调味技巧。
想要成为在你家一带颇有名望的调味大师,你就需要掌握这其中的奥义。

01
—
味的对比
比如东北人民热爱的锅包肉,会在调糖醋汁时加一点点盐,让肉更加甘甜可口。
这其实是在通过咸味来突出甜味。当糖和盐的比例大于10:1时,糖的甜味会更加明显。

所谓味的对比,就是像这样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物质,以极为悬殊的比例混合,让含量高的物质滋味加倍。
除了锅包肉外,潮汕地区流行用荔枝蘸酱油,日本人喜欢在吃西瓜时蘸盐,都是用一点点咸味,来让甜味显得更加突出。

除此之外,咸味还可以用来突出鲜味。比如在熬汤时加一点盐,能实现提鲜的效果,让喝汤成为一件美事。在用味精的时候,也要放一点盐,才能让鲜味更好地显现出来。
02
—
味的相乘
比如把95克味精与5克肌苷酸混合,就能得到相当于600克味精的鲜味程度,让鲜味猛增。将肌苷酸换成鸟苷酸、琥珀酸等其他鲜味剂,效果也类似。
所谓味的相乘,就是像这样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相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让味道更加浓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闽南地区年夜饭必备的大菜佛跳墙,就是将富含肌苷酸的动物原料,富含各种鲜味氨基酸和酰胺的海鲜和菌菇,混合在一起炖煮,发生鲜味的相乘作用,让整道菜鲜香四溢、美味夺人。
03
—
味的消杀
最常见的例子,是用甜味消去酸味。比如在西红柿炒鸡蛋里加糖,就能减弱西红柿的酸味,产生酸甜的口味。

所谓“味的消杀”,其实就是用一种物质,去消除或减轻某种味道,平衡口感。
像是糖醋里脊、糖醋排骨,也用到了砂糖和食醋之间相消现象,平衡酸味,保留醋中的香味物质,才能调制而成。
04
—
味的变调
比如西非的这种长得像小番茄的神秘果,就能把酸味转换为甜味。因为神秘果的果肉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它本身没有味道,但在酸性条件下,却能激活味蕾上感受的甜味感受器。所以吃完神秘果,你能把柠檬吃出柑橘的味道、把白醋喝出糖水的味道。

所谓味的变调,就是像这样用一种物质去影响另一种物质,产生原本并不存在的全新味道。
如果你在吃完甜食后立刻喝酒,会觉得酒有些苦味;而喝一口浓盐水后再喝一杯凉白开,会有甘甜的味道。这都是因为发生了变调现象。
不过在日常烹饪时,味的变调往往应用很少。在一些正式的宴席上,有时还会特意调整用餐顺序,先清淡、后重口,最后安排甜食,避免口味变调影响味道。
至于视频开头金圣叹留下的那句“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听起来应该也是利用“味的变调”所实现的。

可惜如今我们并不知道三百多年前,金圣叹吃到的花生、豆干、火腿究竟是什么滋味,甚至都很难考据这句“遗言”到底是真是假。不过利用花生和豆干,确实可以做出肉的味道。
你只需要把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按适当的比例和处理方法混合,就能做出口感和风味都很像肉的素食。

其实长久以来,大豆、花生、蘑菇,都是中餐仿荤素菜中常用的原材料,像什么素鸡、素毛肚、素鲍鱼,以及如今流行的“植物肉”“人造肉”,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加工调味得到的。
不过,如果你只是买来一斤花生米、二两豆腐干,直接放嘴里干嚼,那大概率是吃不出肉的感觉。我们自己试过了,真的不像肉。
掌握了这四种调味的奥义,你或许也能像金圣叹一样,捣鼓出一个让后人传颂的美食传说。

不过在现代,调味已经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工艺。比如你在喝无糖饮料时,会发现其中会用好几种甜味剂。这是因为它们虽然都能带来甜味,但甜度本身有差异,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不一样,所以需要用好几种甜味剂互相搭配,去模拟出接近天然蔗糖的甜度曲线。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会被斥责“没有灵魂”。如果你能用甜味剂调配出以假乱真的真糖口感,那完全可以一夜暴富。
最后,我们介绍的还仅仅只是基本味层面的相互作用。但除了味觉之外,食物的口感、气味甚至颜色,都会影响它的味道,也经常会组合出奇妙的效应。
比如有人发现,把熟透的香蕉和冬枣放在一起吃,那么它们所产生的气味,能让你永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