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谭玉玲 章洲 张艳珍
连日来,走进韶关市仁化县乡村田野,随处可见一垄垄覆好的地膜在阳光照射下闪着银光,地膜上的一株株花生苗亭亭玉立。近段时间,省农技专家以及仁化县和各镇街的农技推广员也积极指导花生种植户,加强地膜花生田间管理。

董塘镇高莲村的连片60亩花生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田,是仁化县农业农村局精选出的一个标准田,与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科技服务团队合作试验生物降解地膜技术。日前记者走进试验田,看到花生苗已破膜而出。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黄瑶珠正通过视频连线查看花生的生长情况,并提醒村民不用像往年一样揭走地膜。
“跟传统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更环保,使用后不用揭膜和回收残膜,大概120天基本能降解完成,可实现地膜覆盖栽培的轻简化栽培和清洁生产。”黄瑶珠表示,因为不用揭地膜,这些农户剩下了大量时间,可以有更充裕的劳力投入到早造水稻生产工作中。

据了解,为鼓励高莲村村民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在3月初花生播种时,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派出科级服务团队到高莲村,通过一对一田间指导、“农村夜校”授课方式,对镇农技员、花生种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向高莲村40多户花生种植户免费发放生物降解膜,目前花生苗长势良好,露出地面约七八厘米高。
仁化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花生种植大县,仁化县近年来加强与省级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合作,在丹霞街道、董塘镇、长江镇、周田镇等地轮流建设花生高产示范片、花生新品种示范点、全程机械化花生种植示范点等,利用“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户”的推广模式,带动全县广泛普及地膜花生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全县花生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高达98%以上,促进花生产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春种花生,不负农时。据介绍,仁化县高海拔山区的长江镇里周村等地的村民正利用近几日晴天加紧完成花生种植的收尾。目前,全县已完成春种花生面积约7万亩,为保障今年油料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