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网 - 花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像剥花生一样做好产业
4.biz | 商业搜索

像剥花生一样做好产业

信息来源:sssooo.com   时间: 2023-03-01  浏览次数:17

  每年的4月底,农安县杨树林乡的赵金梁都会将花生良种播撒在田间,历经5个月的劳作迎来丰收。眼下正值初冬,在杨树林乡休耕的土地里散落着花生外壳,在花生油加工车间,机器轰隆声不断,赵金梁和员工们通过机器在给花生脱壳,一批果实已变成金黄色的食用油,被灌入包装贴上标签,等待上市。

  “每年产出的第一批花生油,我都会拿些回家尝尝。”一年到头埋头在花生种植田里、加工生产线上的赵金梁,想亲自检验一下他的花生和花生油的品质,感受丰收的喜悦。

  赵金梁是高中毕业,那时他对花生种植还一无所知。从成立鑫浪花生种植合作社,到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年间,赵金梁边学习边创新,不断打破父辈的种地模式,实践着各种新想法。他深深知道,发展特色农业是有出路的,从种植到加工,改变经营模式,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但在最初,赵金梁用的是老品种,产量很低。“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把种子育好,就算成功一半了。”几年间,赵金梁多次到外地学习,引进试验品种。如今,合作社种植的花生已由原来单一的“四粒红”,发展到黑花生、白沙系列、高油酸系列等10多个品种。

  “以前的花生品种杂,什么样的都种,纯度低。为了提高花生纯度,我就自己做试验田,试验品种成功后,就带着农户一起种,品种越种越纯。”赵金梁说。

  不仅在品种的选择上,在种植方式上,合作社也经历了由传统模式到宽窄行再到膜下滴灌的迭代升级。“到地里观察,心里才能有数,也可以多琢磨一下。”赵金梁指着土地的种植垄分享这些年的心得,“现在用膜下滴灌,既能减少病虫害,又能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更高产,还能防止风蚀的危害,保护黑土地。”

  有了良种、有了种植规模,2020年,赵金梁引进了花生加工设备,把花生精加工后发往省外农贸市场。如今,合作社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10公顷,成员也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上百人。每公顷能产出5000公斤花生,产值能达到4万余元,纯利润在1万元以上。

  “不管走到哪儿,我都是一个农民,我想让更多的人吃上咱们自己产的高品质花生油。”赵金梁自豪地说。

  像层层剥开花生的外衣,赵金梁也在逐步实现着心中的梦想。为了经营好合作社,把花生产业做大做强,他进入吉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深造;琢磨着开发花生的更多价值,尝试将花生壳粉碎作为饲料的添加剂,同时将花生壳运往发电厂作为发电原料,进一步拓宽致富的路子。

  来源:农安县、长春日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花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