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晚,一个6岁的小孩因为被花生噎住而窒息死亡,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人们无不感到惋惜和心痛,而这场悲剧或许有机会避免。
事发当天晚上,广西玉林容县某小区内,一个6岁的小孩在吃花生时被噎住,家长发现后一时之间十分慌乱,通过手机在业主群里向大家求助,邻居们看到求助信息后纷纷提出求助意见,但都没有效果。随后,家长急忙倒背着孩子乘坐电梯下楼将其送医急救。
期间,家长不停甩动孩子,用手拍孩子的脊背,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孩子因为窒息时间过久,被送到医院时就已失去了生命体征。
秋冬季节各种炒货、坚果上市了,一直到过年都是消费旺季,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里面藏着太多安全隐患:从会爬开始,好奇的宝宝就喜欢抓到什么都放到嘴里咬一咬;就算到了3、4岁,也经常看到孩子们把东西放到嘴里咬着玩、或者拿着零食边玩边吃。
因为误吞或误吸异物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几乎每年都有——
2018年9月,湖南益阳一名4岁男童在幼儿园被噎身亡。
2017年10月,山东德州一名3岁的男孩被桃子块卡住喉咙。
2017年9月,重庆一小孩玩耍时误食一枚硬币,被卡住喉咙,情况危急。
2016年1月,贵阳一8个月大婴儿玩耍时吞下花生米,被卡在喉咙处,脸色变青,呼吸困难。
2014年12月,浙江一名王女士切了一小片西瓜给一岁的儿子吃。儿子呛到了,拼命咳嗽,吐出小块瓜瓤。没想到喉咙里还卡着一粒瓜籽,差点酿成大祸。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一旦发生,宝宝就像走了一回鬼门关,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3000名,而这种意外的发生很突然,发生的时间非常短,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瓜子仁都可能会堵塞气管;一旦没有了空气,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死,因此,家长们需要高度关注。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急救方法
异物梗塞会引起窒息,缺氧时间越长,对孩子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几率也会更大。所以学会必要的急救知识、为孩子争取宝贵时间非常重要。
而下图的中的家长用了一个将儿童倒背,希望将异物颠出来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错误急救方法,不仅救不了孩子,还浪费了宝贵的急救时间。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急救方法呢?
“海姆立克急救法” 是美国一位外科医生反复研究、多次实验发明的简单有效的急救方式。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著名女演员泰勒等,这种方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为了守护孩子健康,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学起来——
我们可以将腹部想象成一个膨胀的气球,而气管便是这气球的气嘴。如果出气嘴儿被堵住,我们可以挤压气球来冲开气嘴,这就是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的基本原理。
具体操作方法是:
施救者在背后环抱噎食者的腰部,一手握拳,用大拇指的一侧顶住噎食者的腹部(肚脐之上,肋弓之下),用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并迅速向上挤压,此时噎食者会被提起,其腹部由于受到自身重力以及外力的挤压,会急速的向内凹陷,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腹部的气体会急速的从气管处冲出,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另外,对于孕妇和体型偏胖的人出现噎食的情况的话,是不能冲击上述的位置的,应当冲击两个乳头连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对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进行冲击,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注意,海姆立克急救法并不适合1岁以下的婴儿和陷入昏迷的患者。
1 岁以下的婴儿:拍背压胸急救法
1. 拍背
将孩子反转过来脸部朝下,上半身紧紧贴着你的手臂,孩子的头部低于他的胸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的中间,连续拍打 5 次,力量不用太重。
2. 压胸
拍打完后,检查宝宝嘴巴,看异物是否有排出。
如果没有排出异物,用一只手臂托着孩子,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一起发力,按压孩子的胸部(乳头连线的中间点)5 次。
3. 重复循环
如果一直没有排出异物,就循环操作。
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还是成人,如果对方失去意识或暂停呼吸就要停止施救动作,给予心肺复苏,紧急情况下及时就医。
心肺复苏方法:
在救人的时候,应先找到按压的部位,之后沿着两侧肋骨往身体中间的交接点靠近。在找到交接点的时候,在往上移动两横指的位置,就可以找到实施点了。
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如果自己吃东西被噎到,身边又没有其他人,可以握紧拳头,将拳头靠在椅背或桌边,用自己的腹部使劲撞向拳头,身体重心向下用力,直到异物被吐出。
预防孩子吸入异物,该怎么做?
家长们真的该长点心,不要等意外发生再后悔,首先是警钟长鸣、做好预防。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预防措施。做好这些,就能极大程度降低宝宝吞入异物的可能性。
不要给四岁以下的宝宝吃坚硬、光滑,并且需要彻底咀嚼的食物。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无法充分地咀嚼食物,坚果、硬糖、圆球巧克力、脆脆的大块食物都有一定隐患,给孩子吃的时候最好先切成直径不超过1厘米小块或捣碎。
当孩子吃饭时,不要让孩子嬉笑玩闹。坐在餐椅上进食、不要边吃边玩,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也能降低异物呛咳的危险。
保证孩子触手可及之处,不要有那些容易引起窒息的小玩意儿(如安全别针、硬币、磁铁、纽扣电池、笔帽等)。给孩子准备的小玩具,先要仔细查看是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
无论在自己家还是去别人家做客,葡萄、坚果这些东西都要多留个心眼,替孩子把把关。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一般来说,如果颗粒够小,孩子吞下去也没什么大碍,异物通常都会顺利通过肠道,最终排出。家长可以留心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以及他的排出物中有没有吞下的异物。
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就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吧!
1.吞下的物体很尖锐。就算孩子没啥反应,也应该去医院拍片检查异物的位置。
2.吞下了纽扣电池、硬币或其他危险的东西。它们可能会腐蚀孩子的食道。
3.孩子出现了持续性咳嗽、作呕、喘息、过度流口水、拒绝进食、发烧等症状。
异物梗塞引发的不幸年年都有,作为家长真是一刻都马虎不得。毕竟家中有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本来就是天大的事呀!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